脑梗塞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其挨到晚期散尽家财赴美就医不如早筛查早 [复制链接]

1#

根据浙江省癌症中心发布的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浙江居民发病前6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

对大多数癌症来说,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的结果截然不同。以胃癌为例,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进展期胃癌则低于20%。因此,提高对早期胃癌的发现率是防治胃癌的关键。

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学会主委、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吕宾教授说,“实际上,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比我国低,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手术做得比我们国内的医生好,也不在于医疗设备比我们国内的更先进,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在胃癌的早期筛查和防控方面做得比我们好。”

很多早期胃癌都是“顺便”查出来的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每年死亡病例和新增病例约占全球一半,而我国的早期胃癌检出率仅15%左右,大约85%的胃癌发现都已经是中晚期。

“早期胃癌之所以难发现,是因为早期胃癌几乎是没有症状的。门诊中遇到不少早期胃癌患者,碰巧是陪同其他人一起来做胃镜,自己也顺便一起做一个检查,结果意外查出早期胃癌。”

吕宾教授曾经接诊过一对40多岁的兄弟,哥哥因为胃胀、胃痛了一段时间,医院就诊,医生开了胃镜检查单,弟弟觉得反正要陪哥哥检查,自己也顺便查一下,于是让医生给他也开了胃镜检查单。

检查结果出来,哥哥的问题不大,只是普通的胃炎,还有个息肉,在胃镜下做了息肉摘除手术。没想到,弟弟却查出了早期胃癌。幸运的是,他也在胃镜下做了黏膜切除手术,手术非常顺利,预后也很好。

日韩的早期胃癌

检出率分别有65%和55%

在日本和韩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很高,日本有65%,韩国55%,超过一半以上是早期胃癌。

吕宾教授说,国内外已经有不少临床试验证实,降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能够有效减少胃癌的发生率。目前,国际上的普遍观点也是提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国际上的总体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下降明显的国家和地区,胃癌发病率也会有所下降。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广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

为了进一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日本对14岁以上人群全面检测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发现阳性,及时治疗。有业内专家预测,如果该项目得以正式实施,在未来的20—30年,日本的胃癌发病率会明显下降。

胃癌早诊早治5年生存率高达90%

总体治疗费用也比中晚期要少得多

从年9月开始,医院消化内科牵头,在全省16个地方采用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到目前为止共筛查近7万人次,其中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占15%,这些高危人群接受胃镜检查,检查结果发现胃癌占比1.8%,在这些胃癌患者中,90%为早期胃癌。

“这些早期胃癌患者,经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续只需定期随访,可以说是属于临床治愈。”吕宾教授介绍,去年一年,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做了多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早期胃癌发现比例也越来越高。医院早期胃癌发现率达30%以上,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吕宾教授说,对胃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非常关键。早期胃癌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可以帮助他们保住胃,像正常人一样继续生活,5年生存率达到90%以上。如果是中晚期,即使是外科手术、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治疗多管齐下,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到30%。

从医疗支出来说,早期胃癌总体治疗费用在人均2万元内,而中晚期胃癌总体人均费用高达20万,对患者家庭、社会都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目前临床上已有通过抽取几毫升静脉血来筛查胃癌风险的方式,即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原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做胃镜。这项检查无创,费用二百来块。

乳腺癌如何早发现

早筛查及早预防?

乳腺癌排在浙江居民发病的恶性肿瘤第二位。浙江大医院主任医师、肿瘤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益定说,对于乳腺癌,大家只需记住这24个字:关爱自己,定期检查,排除风险,无需恐慌,科学抗癌,勇敢面对。

陈益定主任说,零期乳腺癌,也就是肿瘤没有任何扩散,癌细胞没有进入血液、淋巴的,五年生存率99%以上,一期乳腺癌95%以上,二期在90%左右,到了三期可能就只有70%-80%了。

所以乳腺癌的早发现,及时筛查很有意义。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专科体检,并辅助钼靶+B超的检查,这是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最主要手段。

高危人群包括:明确有BRCA基因突变的,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或年龄40岁以上的,或从未生育哺乳过的,或12岁以前来初潮的,或55岁以后才绝经的,或有射线接触史的,或经常吃高脂高热量食品的,或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或超过5-7年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等。

对高危人群来讲,如果初次检查乳腺无异常的,那么建议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有怀疑的,每3-6个月检查一次,高度怀疑的,就需要手术或穿刺活检。

如果自己触摸到肿块,乳头有血性溢液,乳房表面皮肤有橘皮样的改变,“酒窝”征的改变,绝经以后乳房胀痛或有固定疼痛的,后天性的乳头内陷,乳头乳晕湿疹样改变等症状及体征,这些都有可能是乳腺癌的蛛丝马迹,一定要及时到专科医生处进行检查。

“20岁时乳房有周期性的胀痛和50岁时或绝经后的胀痛,危险性可能完全不一样。”陈主任说。

从预防的角度来说,除非明确体内有BRCA基因突变,那么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预防手段,比如在患癌前预先切除相关靶器官或进行药物预防,就像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一样;其余不明确的,只能尽量注意降低一些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比如说生活中通过饮食调整预防乳腺疾病,应遵循健康科学的饮食原则:坚持低脂、高纤维食品的膳食习惯,避免外源性激素过多摄入,改善生活方式,适当体育锻炼等等。

陈主任说,从很多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从40岁以后曲线开始慢慢上升,到55岁到达高峰期,然后一直是持续高峰,直到75岁以后,发病率才会慢慢降下来。因此,现代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后,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就变得越来越高了。

预防癌症有两把“金钥匙”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重健康体检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吕蕾说,总体上来说,预防癌症有两把“金钥匙”。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保持健康体重;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睡眠质量,尽量不熬夜;戒烟,忌酗酒,保证丰富、全面、平衡的营养,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脂肪、摄入适度高质量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日多种绿色蔬菜和水果等。

其次,要重视日常体检,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众所周知,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根治的机会大大增加,但要等症状出现了再去检查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没有症状时主动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是非常有意义的。

吕蕾主任提醒,癌症高危人群更要重视定期体检。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工作类型、生活习惯、特殊疾病史和家族史等,一般认为95%以上的癌症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一般男性大于女性。有不良嗜好及饮食习惯、职业疾病史、特殊疾病史(肝炎、家族性息肉病)及肿瘤家族史等,都是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首席记者俞茜茜记者谢谨忆编辑朱慧

通讯员方序鲁青于伟方临明王屹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